隋唐及五代的家具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特点)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特点
唐代家具产生于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垂足而坐成为一种趋势,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并出现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
典型的高型家具,如椅、凳、桌等,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此时的唐代家具,具有高挑,细腻,温雅的特点,以木质家具居多。
隋唐时期家具的风格与特点
隋唐时期四大著古建筑包括都城与宫殿、佛教建筑、陵墓、公共建筑及民居。
1.都城与宫殿最著名的是:长安和洛阳。
长安
长安是隋唐两代的首都,它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582年隋文帝因汉长安规模小、水质卤咸、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在其东南兴建新都大兴城。唐继续建造并改名大兴城。
长安城的规划总结了汉末邺城、卑微洛阳城以及东魏邺城的经验,在方整对称的原则下,沿南北轴线,将工程与皇城位于全城最主要的地位并以纵横交错的棋盘形道路。宫城位于全城最北的中部,其南部是皇城。皇城左右稍南建东西二市。其余做里坊划分,多为住宅、寺观,还有少量官署。
唐朝后又在城东北兴建大明宫与禁苑,在城东兴建兴庆宫,东南角造芙蓉园。含元殿和麟德殿均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两座宫殿。其中含元殿面阔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雄浑建筑风格。麟德殿是大明宫另一组华丽的宫殿群,面宽11间进深17间,面积相当于明清故宫大殿太和殿的三倍。麟德殿是皇帝用作宴饮群臣、观看杂技舞乐和做佛事的地点。
洛阳
长安城规模宏大,但工程技术的水平远适应不了如此庞大的体量。在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影响上朝,甚至出现人被溺死的现象。长安的选址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隋唐继承了汉代的东西二京制度,选洛阳为东京,一边在政治和经济上控制东南地区。这座城市的规划也是有宇文恺主持的。隋唐洛阳的选职位与汉魏洛阳西十公里处,北依邙山南对龙门,洛水东西穿城而过,将洛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洛阳城的规划与长安城大致相同,但是只是将皇城和宫城置于北端西部。皇城南邻洛水,中有纵贯南北的干道三条。洛阳的市场因为落水运输频繁,交通和物资运输方便,很多贵族官僚都在南区营造住宅园林,因此洛阳不仅是陪都,也是以园林而著名的城市。
2.佛教建筑最著名的是:寺、塔、石窟
寺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大殿是现在发现最早的木构架建筑,为唐代的代表性建筑。南禅寺正殿是一座较小的佛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佛光寺位于则是当时五台山十大寺之一。
它位于一个向西的山坡上,因此主要轴线采取东西向。寺庙的总平面依地势处理为三个平台,一层平宽阔,北建有文殊殿;二层平台上全为近代建造的次要建筑;第三层平台以高峻挡土墙砌成,上建正殿。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平面柱网为内外两圈柱的金厢斗底槽形式。佛光寺大殿充分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室内采用天花以下的露明构建。
在外貌上,下部采用低矮的台基,立面每比例接近正方形。柱有升起和侧脚,柱头有硕大的斗拱。整体里面呈现出庄重稳定的形象。斗拱与柱高的比例接近于1:2,出挑达四跳,屋檐挑出近4米,相当于檐口至地面高度的1/2,似的斗拱在视觉上更加硕大;同时屋顶为1:2的缓坡,站在殿前看不到屋顶,因此更加突出了斗拱在结构和艺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比例关系表现出唐代建筑稳健雄丽的风格。
塔
南北朝时期塔仍是寺庙的重点,但到唐朝,寺庙中国化,塔不再是寺庙的重点,往往建于寺庙的侧院。由于当时砖结构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形式上基本为砖结构仿木塔形式。这种塔从北魏开始,因为转的缘故在唐代继续发展。
其特点是:外币逐层收紧,并隐起柱枋、斗拱,覆以腰檐没有平座。结构上内部往往以楼板划分。就外形上而言,基本可分为:楼阁式塔、单层塔和密檐式塔三大类。唐代遗留下的楼阁式塔有兴教寺玄奘寺塔、香积寺塔等。密檐塔的代表有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河南嵩山永泰寺塔和法王寺塔。其中千寻塔为现存唐代最高的砖塔之一。密檐塔特点为多数朴素无饰,但塔身具有明显收分,从低矮的台基上建立起来,塔身以上是层层密叠的叠涩檐;而且整座塔的卷杀在中段比较图书而顶部收杀比较缓和,从而使得唐代密檐塔比前朝的更加挺拔。
石窟
开凿石窟的风气从南北朝延续到隋唐,尤其是在唐朝达到了顶峰。部分隋代石窟还凿有前廊,到唐代基本已不再存在。从外观上来看,建筑的成分在唐代已经大大减少。唐代主要开凿石窟的地区位于河南洛阳龙门上以及甘肃敦煌地区。
3.陵墓
唐陵有别于前朝的陵墓在于其善于利用地形,因山为坟。在唐朝18陵中,有15陵都是利用山丘建造的。唐陵的总体布局为四周筑方形陵墙环绕,四面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前神道一般顺着破势向南延展,神道上的门阙和石像生等比前代较多。
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为乾陵,该陵依靠梁山营造天然陵墓,陵墓位于三峰梁山的北峰,南二峰对峙左右,其中为神道的起点。神道长约4公里,中布碑、阙及石像生。陵墙围绕地宫和主峰近正方形,门外有石狮四角有角楼。
4.公共建筑及民居
唐长安城南北并列14条大街,东西平行11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108个里坊。街道都很宽,尤其是通往城门的街道尤其宽阔,最宽大150米左右。但技术落后,在宽阔的路面也依然是土路面,导致雨雪天排水不畅。由于街道两旁都是高耸而封闭的坊墙,使得街景显得冷漠缺乏生机城市格局沿袭汉魏以来的闾里制,平面接近长方形但比前朝略大。城内设有东西二市但坊内仍有若干商店。将商店集中于固定的市场内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特点之一,唐长安继续发展这一特点,到唐晚期有解除夜禁的趋势。
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长37.37米高7.23米,同时两肩各有小石券。这样既减轻了自重节省了用料,又减小了洪水流经时的阻力。
这个时期的住宅没有事无遗留下来,者能从绘画作品中得到一些信息。贵族大门采用乌头门的形式。住宅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在园林方面不仅凿山造池还在风景优美的郊外营造别墅。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士大夫往往将思想情调寄予其中。上层阶级欣赏奇石的风气从南北朝到唐朝逐渐普遍起来,尤其以出产太湖石的苏州最甚。家具方面最主要的是垂足而坐的习惯在这个时期从上层阶级开始普及全国。大家席地而坐的以及使用床榻的习惯依然存在。
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
原因是经过南北朝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到了隋朝大一统,民族大融合开始,到了唐朝民族大融合达到了空前繁荣,汉族人开始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服饰,乐器,家具,特别是乐器在唐玄宗时期。
到了两宋时期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家具,如床,椅子等已经普遍使用了,如床,它防潮比直接睡在地上舒服。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这时,人们生活必需的家具,既有继承了传统的品种和样式的家具,又有来自西域的家具,使得魏晋南北朝形成了一种的元家具的局面。
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桔,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胡床,绳床等家具也广为流传,床己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的折的牒围屏。坐类家县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经渐渐推广,促使家具向高型发展。中国家县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风格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
五代时期的家具特征
我国家具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具也同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发展变化着。中国家具包括很广,但通常指 “桌椅板凳”之类。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
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家具发展方向。
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高,双足悬起,中国垂足家具才逐渐兴起,唐朝,经五代十国至宋代垂足家具才定型,垂足家具完全取代席地家具,制作工艺也基本成熟。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达到鼎盛时期,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优良的材质,纯熟的工艺,这些都是明以前的家具所无法比拟的。
⑴商、周、战国时期
我国低型家具的形成期,其特点是: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榫卯工艺在这一时期已有一定的发展。
⑵汉代
我国低型家具大发展的时期,坐榻、坐凳、框架式柜等家具比较常见。装饰纹样增加了绳纹、齿纹、三角形、菱形、波形等几何纹样以及植物纹样。
⑶两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受到民族大融合和佛教传入的影响,家具在此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由矮向高发展,品种不断增加,造型和结构也更趋丰富完善。
⑷隋唐时期
我国高型家具的形成期,各种高桌、条案、扶手椅都已出现,造型上已达到简洁、朴素大方的境地,工艺技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五代时期家具以发展的初步完善,以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家具。
中国家具在唐宋两代有了根本的发展 ,对以后明清家具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⑸宋代家具
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等,还出现了专用家具,琴桌,棋桌,等。
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不有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
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在宫廷里,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级家具。
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所以,"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⑹明代
明代手工业的艺人数量增多,技艺高超。明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较前代大大提高,并且出现了专业的家具设计制造的行业组织。 《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是建筑的营造法式和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分建筑和家具两部分,其中对家具作了详尽的分类。
如:椅凳灯、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台架类、屏座类等,每一类中又分别叙述不同形式,如床榻类中有大床、禅床、凉床、藤床等;桌案类有一字桌、案桌、折桌、圆桌、琴桌、棋桌、方桌等。其他如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装饰花纹及线脚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记述。
中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明式家具”,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流传至今的大批家具珍品记录了手工艺人的勤劳智慧和光辉业绩。
明式家具在形态上来讲,一方面,它以其简练和精干的造型赢得赞誉,但同时这个时代家具造型的单调、拘谨,缺乏变化。
明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我国家具史乃至世界家具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以形式简洁、构造合理而著称。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① 家具结构科学,曲线讲究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② 造型优美,舒展大气,重视材料的天然色泽、纹理。
③ 装饰简洁,与现代美学法则一致。
④ 制作省工,用材适当、广泛,构造合理。
⑺清代
清初之时 ,家具上的创新不多,还保持着明代家具的样式 ,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清代家具以雍、乾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多,式样广,工艺水平高,最富有“清式”风格。在装饰上,这一时期力求华丽,并注意与其它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使用了金、银、玉石、珊瑚、象牙、珐瑯器、百宝镶嵌等不同质材,追求金碧璀璨、富丽、堂皇,遗憾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具,有的由于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清代家具在继承和发展明式家具特点的同时,又采用了更多的嵌、绘等装饰手法,吸收了西洋的纹样并将多种工艺美术应用在家具上。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①家具造型凝重,以柔和的曲线为主,装饰丰富甚至过分而显得繁琐。
②雕、嵌、绘等手段同时使用,特别有富丽豪华之感。
③品种多样。
唐朝时期家具特征
唐朝壁画一般代表作是敦煌莫高窟壁画 。那里关于家具无非是桌凳橱柜。但是农具曲辕犁却是最为重要的。
隋唐五代家具演变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史前~公元前476年)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