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榫卯结构发展(中国家具榫卯结构发展史)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发展史
中国的家具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实木家具的发展史,在实木家具制造方面有太多引以为豪的技艺。而现代实木家具发展中,这些技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实木家具也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体。
除了技术之外,实木家具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表里如一的理念,也被运用至今,成为体现实木家具价值的重要部分。
榫卯结构、加框加固等这些实木家具的传统工艺并未随着时代流逝而消失,反而成为实木家具的象征和标志。这些原本最基本朴实的工艺却成为现代实木家具的亮点。
中国古典家具历史进程中各种经典的榫卯结构
我国传统古老的木结构房屋构件的结合全部是榫卯结构,极少用钉子的。半榫、穿榫、燕尾榫、平榫等等。
过去的家俱也都是榫结,箱子没木方,就只是板子榫结合,不知你平常注意观察否,很多包装提携纸盒也常用到榫卯的道理。
老师给你题材是纸质,不妨先观察些纸盒,有些盒内的9宫格卡、16宫格卡也属于这类。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发展史图
榫卯结构是古木匠用的比较多,现在还有用到榫卯结构的就红木家具里有用到,至于怎么样的,说简单点,就是不用钉子就能做成家具,或者建成房屋之类的。
榫卯结构的发展历史
建造木质结构房屋,木质家具,木质佛塔,木质农具车辆等等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中常用的木材:
一、榆木
☆特点:喜生寒地,其木纹理直,结构粗,材质坚重
素有“榆木疙瘩”之称,言其不开窍,难解难伐之谓。
榆木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而豪爽和质朴天然色泽、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从古到今榆木备受欢迎,是制作家具的选择。
以紫榆最为经典,具有纹理清晰、树大结疤少的优点。
二、榉木
☆特点:纹理直,材质坚硬,抗冲击,高温易弯曲
作为南方特有的木材,曾被称为南榆,以大叶榉最为出名,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其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被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由于取材容易,榉木成为最初家具选材的重点对象。在红木家具的样式还未成熟之前,榉木被广泛用于江南地区传统家具的制作,甚至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其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大多出于经典的“苏作”,其样式也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相当。但随着具有收藏价值的红木逐渐在高端市场形成口碑,榉木的地位也随之慢慢下降。
三、楸木
☆特点: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少光泽
东北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纹理清晰细腻,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
而现在官方定义的楸木属紫葳科,木材软硬适中、密度较轻,具有干缩率小、刨面光滑、耐磨性强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构略粗;颜色、花纹美丽,富有韧性,干燥时不易翘曲;加工性能良好,胶接、涂饰、着色性能都较好;质地坚韧致密、细腻,楸树木材奇缺,价格昂贵,享有“木王”和“黄金树”之美称。
当然我们再购置家具之类时碰到的一半都是东北民间称谓的“楸木”。
四、柚木
☆特点:油性光亮、不易变形,能抗蛀蚀、耐腐蚀
柚木号称万木王,是缅甸的国宝。其材质本身纹理线条优美,含有金丝所以又称金丝柚木。它耐腐性强,防腐性强,边材易被虫蛀,但心材对白蚁及海中腐木生物的抵抗力甚强。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耐腐损。
五、核桃木
☆特点:纹理较粗,色泽区域金褐或红褐,木性稳定
核桃木密度中等,核桃木纹理直,结构细而匀,重量、硬度、干缩及强度中,冲击韧性高,弯曲性能良好,是良好的雕刻材料。用核桃木制作的家具和雕刻工艺品以古朴雅致见长,质地温润细腻,纹理美观而又坚实耐用,极能显示雕磨功夫和木质纹理的自然美。
榫卯结构被运用到中国古典家具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榫卯结构的背后,体现着古人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意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顺应自然规律,谋求万物为人类所用,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同样,榫卯结构也最有效地利用了木材的特性,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完美统一。
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代木制工艺的基本制作模式,在整件器物上,不用一钉、一丝金属连接,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纯手工制作。榫卯咬合,构成巧妙且富有弹性的框架,相互间的匹配更加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直到今天,榫卯结构在木艺制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人影响依旧深远。如运用榫卯结构,减少了胶黏剂的使用,木材的本色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清新的自然气息,保持一份本然之美。
传统家具榫卯结构
1.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
2.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3.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4. 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发展史简述
当时素国的战车主要为“高车”,这种其驾驶与乘坐这种车要站立在上面,因此而得名。车上还有一个车盖用以遮阳避雨。这种车的设计符合了作战要求,但对于操控者来说,提高了驾驶的技术难度。秦始皇的车也是中国马车发展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素兵马俑中出土了一件工艺和水平极高了载人车,这种车为韞琼车,其厢体封闭,殂厢体两边有可开始的窗户,通风调节车厢内的温度,可想而知当时秦始皇是怀着怎样一颗雄心坐在这个精美的马车中巡游天下的。
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家具拆开方法是用锤子把榫和卬往相反方向敲松,然后慢慢退出来就拆开了。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发展史图片
中国的榫卯结构,精妙神奇,变化无穷,由简单的几个榫卯可以衍生变化出各种复杂的榫和卯,经过研究证实的榫卯结构有长短榫、楔钉榫、挂榫、斜角榫、夹头榫、燕尾榫、格角榫、棕角榫、明榫、闷榫、通榫、抱肩榫等,中国传统家具就是由这些榫卯结构连接而成的,历经百年而不变形。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榫卯家具的历史
鲁班锁,也叫八卦锁、孔明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曾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鲁班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鲁班锁,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它是老少皆宜的休闲玩具。孔明锁看上去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
这只是传说之一。
另外一种传说是: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所以,孔明锁亦称鲁班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