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瓷砖、磁砖、陶质砖、瓷质砖各有什么区别
瓷砖、磁砖、瓷质砖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他们和陶质砖不同,但后四种都是陶瓷的一种,陶质砖和瓷质砖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吸水率有很大的区别,普通贴墙的瓷砖属于陶质砖其吸水率一般在15%左右,所以施工前需要泡水;地转一般是瓷质砖,因对产品的强度、韧性耐磨度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必须用瓷质砖。目前市面上的仿古砖是介于陶质和瓷质之间的炻瓷质的,吸水率一般介于3--6%之间形象的比喻就是陶质砖就是煲汤的瓦罐材质表面施釉,瓷质砖就是我们日常用的碗的材质。
地砖质量国家标准
遵照国家标准(GB/T4100。1-1999)与行业标准JC/T665-1997要求进行产品检验,对砖背面白色附着物过多的产品一律要求清除。
地面砖铺贴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正确的“干湿铺贴法”规程进行施工。
水泥、砂按1:2.5配好搅拌均匀,加进小量水,手拣成团(手指缝不能漏水),放在地面不散开为标准。
因水分过多,极易使地砖铺贴后,水泥砂浆出现沉降,产生空鼓、松脱。将备好的水泥砂浆扫平,放上抛光地砖敲打排气后取出地检查砂浆密度是否一致,如发现局部出现松散状,定要填补水泥砂浆再次敲打排气,再次检查确无松散状,可在抛光地砖背部涂上纯水泥砂浆(厚度约3~5mm),放回水泥砂浆面敲平,铺贴完成。
严格控制铺贴完成24小时内不准踩踏行人,包括铺贴人员在施工中踩踏,7天内不准行手推车。工缝、伸缩缝边砂浆若需修边,则须铺湿砂护边,防止砂浆水分过快挥发。(特别天气干燥季节)。
国家标准规定吸水率≤0.5%的称为瓷质砖,(平均值不大于0.5%,单个值不大于0.6%,)吸水率>10%的为陶质砖(陶质砖的吸水率平均值为e>10%、单个值不小于9%,当平均值e>20%时,生产厂家应说明)。强度——瓷质砖:厚度≥7.5mm,破坏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300n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陶瓷砖
国家分类标准:
瓷质砖 吸水率 小于等于0.5%;
炻瓷质 吸水率 大于0.5%小于等于3%;
细炻质 吸水率 大于3%小于等于6%;炻质砖 吸水率 大于6%小于等于10%;
陶质砖 吸水率 大于10%。
吸水率表达:
陶质砖>10%≥炻质砖>6%≥细炻质>3%≥炻瓷质>0.5%≥瓷质砖。
吸水率 0.5%-10%概括为半瓷
依用途分:外墙砖、内墙砖、地砖、广场砖、工业砖等。
依成型分:干压成型砖、挤压成型砖、可塑成型砖。
依烧成分:氧化性瓷砖、还原性瓷砖。
依施釉分:有釉砖、无釉砖。
依吸水率分: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
依品种分:抛光砖、仿古砖、瓷片、全抛釉、抛晶砖、微晶石、劈开砖、广场砖(文化砖)。
依生产工艺分:印花砖、抛光砖、斑点砖、水晶砖、无釉砖。
扩展资料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地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中国是陶瓷艺术的中心,早在商殷时期就生产出一种精美的白炻器。
在中世纪伊斯兰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了顶峰。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古代,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操作设备。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