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氮化处理工艺(不锈钢氮化处理工艺能绝缘吗)

zxc2023-04-03 15:41:22五金1

一、氮化处理是什么工艺?

1、应用范围不同。气体氮化(耐磨氮化)适用于特殊的氮化钢;而软氮化不只限于特殊氮化钢,碳钢、合金钢、铸铁、粉末冶金裁量均适用。;

2、时间过程不同。软氮化时间比较短;而氮化过程中钢的表面首先被碳饱和,在 α-Fe 中生成超显微组织的碳化物促进氮化,因而时间较长。;

3、温度不同。软氮化比普通氮化温度略低,因此变形更小,但硬度和氮化层厚度略差,且气体软氮化无毒。;

4、效果不同。氮化和软氮化两者都会形成 ε 相的白亮层。软氮化的白亮层具有很好的韧性,裂纹敏感性比较小,使用时是靠白亮层来起作用的。;扩展资料;软氮化原理;在工件表面同时深入氮、碳元素,且以渗氮为主的工艺方法, 就是在 Fe—N 系的共析温度以下530 ~ 570 ℃,进行氮碳共渗的过程,俗称软氮化。其共渗机理与渗氮相似,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氮浓度不断的增加,发生反应扩散,形成白亮层及扩散层。;氮碳共渗使用的介质必须能在工艺温度下分解出活性 N、C 原子。软氮化的过程与其他化学热处理如渗碳和氮化法一样,可分为三个阶段 :;(1)软氮化介质的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和活性氮原子。;(2)分解出来的活性碳、氮原子被钢铁表层吸收,并且达到饱和状态。;(3)钢的表面层饱和的氮向内层深处扩散。;气体氮化;气体氮化系于1923年由德国AF ry 所发表,将工件置于炉内,利NH3气直接输进500~550℃的氮化炉内,保持20~100小时,使NH3气分解为原子状态的(N)气与(H)气而进行渗氮处理,在使钢的表面产生耐磨、耐腐蚀之化合物层为主要目的,其厚度约为0.02~0.02m/m;其性质极硬Hv 1000~1200,又极脆,NH3之分解率视流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流量愈大则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则分解率愈高,温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温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NH3气在570℃时经热分解如下:;NH3 →〔N〕Fe + 3/2 H2;经分解出来的N,随而扩散进入钢的表面形成。相的Fe2 - 3N气体渗氮,一般缺点为硬化层薄而氮化处理时间长。;气体氮化因分解NH3进行渗氮效率低,故一般均固定选用适用于氮化之钢种,如含有Al,Cr,Mo等氮化元素,否则氮化几无法进行,一般使用有JIS、SACM1新JIS、SACM645及SKD61以强韧化处理又称调质因Al,Cr,Mo等皆为提高变态点温度之元素,故淬火温度高;回火温度亦较普通之构造用合金钢高,此乃在氮化温度长时间加热之间,发生回火脆性,故预先施以调质强韧化处理。NH3气体氮化,因为时间长表面粗糙,硬而较脆不易研磨,而且时间长不经济,用于塑胶射出形机的送料管及螺旋杆的氮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软氮化处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氮化处理

二、氮化镓工艺?

氮化镓的成本比较高,它是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完全要靠人工合成;从制造工艺上讲,氮化镓没有液态,不能使用单晶硅生产工艺的传统直拉法拉出单晶,纯靠气体反应合成,所以氮化镓充电器的价格比一般的充电器都要更高。

三、氮化工艺?

气体氮化工艺是将工件放入一个密封空间内,通入氨气,加热到500-580℃保温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氨气在400℃以上将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H3—→3H2+2[N],从而炉内就有大量活性氮原子,活性氮原子[N]被钢表面吸收,并向内部扩散,从而形成了氮化层。

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氮化通常渗氮温度为500—520℃。停留时间取决于渗氮层所需要的厚度,一般以0.01mm/h计算。因此为获得0.25—0.65mm的厚度,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0—60h。

四、不锈钢怎么氮化处理啊?

不锈钢氮化处理分为盐浴氮化、气体氮化、离子氮化等。复合硬化处理主要用于精密电子、五金的表面硬化防腐、该技术特点可处理高精密、易变形电子件、五金件、模具,机械部件、可控变形量在4um以内,是一项不变形硬化、防腐性较强的技术。

五、不锈钢应该怎样氮化处理?

不锈钢的氮化方法关键在于去除其钝化膜,钝化膜是不锈钢防锈和不能氮化的原因所在,所以要使不锈钢氮化,关键是去除表面的钝化膜。

不锈钢氮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其硬度,提高其耐摩性和抗侵蚀能力。

去除钝化膜的方法有化学法和机械法,化学法是把工件泡在50%(体积)盐酸(温度70度)中,然后用水清洗干净;机械法可以采用喷沙去除钝化膜。

在相同的氮化温度情况下,奥氏体不锈钢比珠光体或马氏体不锈钢的氮化速度要慢得多,钢中合金化程度越高氮化速度越慢。

高速钢的氮化一般高速钢的氮化不宜出现3相,否则将出使渗层变脆,根据以上规律,高速钢应进行低温短时渗氮。

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渗层厚度的增厚比较慢,便于控制,且渗层表面氮浓度较低。短时低温氮化浓度较低,韧性较好。高速钢(w18cr4v)一般采用510—520摄氏度)直径《15mm的用15—20min,较大的采用25—32min,大型的采用60min

六、热处理45#钢的氮化工艺?

因为45#中不含Al、Cr等合金元素,所以45#氮化效果不好。另外,45#回火抗性差,氮化温度500度以上,会降低基体强度。45#调质后高频淬火处理比较好。你要综合考虑。

七、不锈钢氮化处理后的颜色?

目前市面上的不锈钢钝氮化有两种颜色:

1.

不锈钢本色钝化,即不改变工件的尺寸,大小,外观,钝化前是什么颜色,钝化后也是什么颜色。

2.

不锈钢银白色钝化,即酸洗钝化,钝化后,工件成统一的银白色。如果有要求外观的情况下,就用这用,一般本色钝化用的最多

八、316不锈钢氮化处理变形吗?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除此之外可用不锈钢钝化液提高耐腐蚀性。

一般优质氮化钢,氮化温度低,变形很小。

但是如果精度要求高,最好是在精加工和氮化之间加一道去应力!调质后,先加工留余量,以高于氮化温度低于调质回火温度进行一次去应力处理,再精加工到位,最后氮化处理。

九、氮化处理的气体氮化?

先说一下渗氮原理:将渗氮零件装入密闭炉中。然后通入氨气,并加热到500~600℃使氨气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氮原子被零件表面吸收后逐渐向里扩散。所以氮化的温度一般不超过A1(727°)渗氮层一般为0.1~0.6㎜,表面硬度极高,可达1000~1200HV(相当于69HRC以上)。

十、偶氮化工艺原理?

偶氮化工艺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作用

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表面硬度、疲劳极限和抗蚀能力

原理:

偶氮化处理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这种氮化通常是氮化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

偶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