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机械发展现状(中国陶瓷机械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氢能源发展现状?
还早。
中国氢能源技术目前还不算特别先进,而且就算是先进的氢能源技术,也没有办法商业化。
锂电池技术还是目前新能源车主流,长期来看,氢能源确实更有意义。
二、中国陶瓷发展史?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
三、中国陶瓷花瓶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瓷器之国。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的瓷器种类很多,有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等,光彩夺目,数不胜数。从原始社会到明清,中国陶瓷技术一直在进步,最终享誉全球。本文就大概介绍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一,从陶器到瓷器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或者说瓷器是陶器的高级阶段。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从渔猎走向了农耕,从迁徙走向定居,在这个过程中,陶器也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陶制容器发现于江西仙人洞遗址,大约距今2万年。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都是手制的,并在篝火烧制。烧制时间较短,但是温度可以达到900度左右。人们会在制成的陶器上绘制各种图案,形成了彩陶、黑陶、红陶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简单机械——陶轮,使得陶器更加精美,种类也增加了。龙山文化中出土的黑陶,器壁薄而坚硬,壁仅有1~3毫米厚,好像是蛋壳,因此被誉为“蛋壳陶”。陶轮的出现,也产生了一种新的陶器——白陶。正是这种白陶孕育了后来的瓷器。在商朝时期,出现了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其质地优良,造型端正美观,坚固耐用。
商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原始瓷器。陶器是用粘土烧制而成,而瓷器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烧制瓷器需要更高的温度。商代时代,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将烧制温度提高到1100—1200度。在瓷器的表面有釉,是在高温之下形成的玻璃质釉。陶器具有吸水性,而瓷器不吸水。由于该时期的瓷器不能完全称为瓷器,所以学界称之为“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
二,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的形成
经过商周到春秋战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不断走向了成熟。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青瓷的形成原理在于胎釉中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商朝时期出现的原始瓷器便是原始的青瓷,在东汉时期,青瓷烧制技术成熟了,如烧制温度可以达到1300度,吸水率只有0.28%,有较强的光泽,透明度强等。东汉的青瓷主要出现了浙江一带,其中上虞的窑址最多。
东汉青瓷五联罐
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白瓷。白瓷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而成。在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白釉,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至今所见最早的白瓷。到了隋朝时期,白瓷烧制技术成熟,该时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
白瓷
白瓷的出现,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唐朝时期,北方以烧制白瓷为主,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在青瓷中,以越窑青瓷最有名,被评为天下第一。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就是对越窑的赞美。在白瓷中,以邢窑白瓷最为出名。
越窑青瓷
与此同时,昌南(景德镇)也逐渐成为了瓷器生产的重心。唐朝初期,昌南的瓷器被称为“假玉器”,并具有细密、洁白、半透明的特点,成为了贡品。当时昌南的瓷器有白瓷和青瓷。
唐朝的制陶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武则天时期,出现了单色彩釉俑,到唐玄宗时期出现灿烂夺目的三彩釉。工匠们先在陶胎上涂上一层有颜色的釉,然后画上黄色、绿色、青色的纹饰,也就形成了三彩陶器,现在称之为“唐三彩”。
宋朝初期,瓷器制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宋代著名的名窑很多,其中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左右有名,另外耀州窑、磁州窑(河北彭城)、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出产的瓷器都名扬天下。宋代景德年间,昌南出产精致的景德名瓷,昌南镇也改称景德镇了。
三,瓷器的巅峰
元朝时期的瓷器在宋朝的基础上继续繁荣,并且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元朝出现了青花、釉里红,改变了过去瓷器色彩单一的局面。元朝疆域辽阔,对外交流频繁,在中东地区引进阿拉伯人烧制陶器、瓷器的一些新方法,最终在景德镇进行了重新创新、融合,出现了影响深远的青花瓷。元朝政府十分重视瓷器的生产,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浮梁瓷局管理瓷器的生产。元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开始在全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朝时期,青花瓷进一步发展,在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空白。在永乐和仁宣年间,其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制成的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色浓艳。后来,开始用国产的平等青。明朝后期的青花瓷,蓝中泛紫,艳丽浓重。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彩瓷发展也有一个新的飞跃。
清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西学东渐,一些欧洲西洋风格的艺术传入了中国,开始和瓷器制造融合了。清朝的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地区,在欧洲推动了中国热。
四、中国陶瓷釉发展史?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在胎柸上先画上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练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在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成色剂的单色釉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
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同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啊。
粉彩:瓷器釉上彩装饰手法的一种,又名“软彩”。是在清康熙年间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琳琅彩的影响产生的新品种,是在彩绘是添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出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与“软彩”。
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五、中国药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药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目的在于探讨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现状,预测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趋势,寻找我国药学事业快速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方法是通过对现有药学文献的查阅,以及对传统的、国外的药学的发展的比较。
关键词:药学 现状 发展
一、进入21世纪,在世界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国的药学事业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想要发展就必须先认清我国要学的现状。
(一)我国是一个药学大国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传统中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神农本草经》到《唐本草》,从《本草纲目》到现代的《中药大辞典》,无一不说明了中国是一个药学大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在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数的80%。
(二)中国的药学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发展缓慢。
1.我国药学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六、中国机床发展现状如何呢?
2019年的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举步维艰。
如果细说中国机床行业,就需要慢慢的分开来说,从数控系统,金属成型机床,金属切削机床,加工中心等各个产品的分类别类慢慢道来。
先说数控系统,对于操作过机床的朋友,多数都知道,现代的机床可以分为数控机床和非数控机床两类。通俗的表达就是一类是自动化机床可编程操作,一类是手工操作的机床。手工操作的机床,我们在大多数的视频中,看到的例如车床,木工类的榫槽机,以及一些冲压机,压力机这些都是非数控类的机床。
目前高端数控机床在不断的替代非数控类机床,慢慢的只有一些小的作坊自己使用一些非数控类机床,一些大型企业多数采用的是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数控类机床。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数控系统的发展情况:
CNC(数控系统):机床的核心
(图为:广州数控CNC系统)
数控系统也被称为CNC,国产数控系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以广州数控,和华中数控,北京凯恩帝,苏州新代等等几家零头。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牢牢占据着高端数控数控系统80%以上市场,高端数控系统企业如fanuc,三菱,东芝,西门子这四家牢牢占据国内高端数控系统市场。
2015—2020年CNC年度销量预测
2017年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小周期的顶峰,我们以广州数控为例,2017年前三个月广数CNC的出货量就超过了2016年全年的出货量,累计2017年广数CNC出货达到6万多套。
CNC的主要应用行业汽车,电子市场在2018年迎来了下降,这个趋势一致持续到2020年,仍然难有回转。因此可以预测2020年中国cnc市场还会持续下降的趋势。
国内市场广州数控CNC,基本占据20-25%左右的市场份额,此外就是fanuc,新代,以及西门子系统。
曾经的沈阳机床推出的i5数控系统,是基于华中数控的V系列数控系统进行定制化改的系统,在沈阳机床不计成本的铺量的时候,i5系统一度冲进前十,但是伴随沈阳机床破产重组。一代系统就此落幕。
机床有哪些种类?
事实上在了解机床行业发展中,我们需要了解机床有哪些种类。常见的机床按照应用领域分为两大类:金属成型机床,金属切削机床,特种加工设备,以及测绘类机床。
机床的分类
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方法和所用刀具进行分类,根据国家制定的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机床分为11大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和其他机床。在每一类机床中,又按工艺范围,布局型式和结构性能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又分为若干个系(系列)。
除了上述基本分类方法外,还有其它分类方法:
①通用机床 ②专门化机床③专用机床 等。
按照加工精度进行细分,例如超精机床,常见的如雕铣机,加工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
我们常说的车铣刨磨,加工中心,冲压机,压力机,剪板机,折弯机,都属于机床应用。
国内机床工具协会,会在每年发布两年前的机床行业年鉴,进行详细的机床行业数据梳理与介绍。
接下来我们先看金属金属加工机床,当前全球所有的金属设备都需要金属加工机床进行生产,汽车车身件的冲压,汽车发动机铸造件的打磨,抛光,汽车轴承通过五轴加工中心进行雕铣等。
家电设备需要冲压件进行,需要冲压机床,电子PCB版需要裁切也需要机床。
木工机床领域,刨槽机,飞锯机等等。
塑料橡胶机械领域,注塑机绝对是国民生产不可获取的加工机床。
我们先来说:金属加工机床
金属加工机床:金属成型机床与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成型机床,是我们常见的冲压机,压力机,剪板机,折弯机这几大类。
金属切削机床,是车铣刨磨,加工中心等这类机床。
2011年至2018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销售额
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以及全球第二大的汽车生产市场,中国每年的加工机床的需求量都非常庞大。
目前国内高端类的金属切削机床,还是主要依赖于进口,例如我们常见的DMG,山崎马扎克,住友,东芝,日立等等都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还有我们熟悉的各种多轴加工机床都是国内进口的对象。
我们以一台加工中心为例,韩国一台五轴加工中心售价约为120万人民币。国内一台中低端车床出口售价仅为几万人民币。这种中低端形成贸易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逆转。这也主要由于国内市场在高端金属切削领域的技术薄弱。
从2010年开始中国金属切削市场主要进口都是高端数控机床,出口的机床主要为中低端设备,出口至东南亚,拉美地区。
金属成型领域,国内市场情况略微好一些,我们熟悉的各类冲压机,液压机,国内市场都有比较好的领军企业。以济南二机床,一重,合肥锻压,扬力,亚威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内金属成型市场,目前同国外企业形成了分庭抗礼的情况。
并且从2000年开始,国内金属成型市场的数控系统研发速度比较快,包括伺服压力机,8万吨级别的液压机都相继问世。
塑料机床市场:实现贸易顺差,出口额超过进口额
国内注塑机市场主要集中在宁波,以海天,震雄,伊之密等为代表的注塑机企业,基本统治了国内市场。
高端全电动伺服注塑机市场,目前还是由fanuc,住友等几家把持着。这主要原因在于全电动注塑机系统控制的复杂性较强。
目前全电动注塑机系统主要由住友,fanuc,西格迈泰克等几家供应。
目前国内注塑机市场在中低端市场出口上面,实现了出口超过进口的逆差。
木工机械市场: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或许作为木工发展的传统国家,大部分都觉得中国应该是木工发展的顶尖企业,但事实上木工机械领域,中国是最大的木工机械生产国,以及消费国,全球顶尖的木工一些仍然是德国最强。
高端特种复合机床,在激光进入机床市场后,大量的激光复合加工机床成为了各大巨头竞相发力的领域。
国内以大族激光,亚威等为主的企业都在进入激光类数控机床市场。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中国任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发泡陶瓷行业现状?
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建筑材料,具有轻质、不燃、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的特性。
发泡陶瓷行业目前还处在艰苦的探索发展时期,尤其是在产品、产品应用、投资前景这三大方面存在着重重困难,困扰了发泡陶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也决定了发泡陶瓷行业的生存与未来。
八、机械维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个人的见解:目前很多行业的机械设备维修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首先,从事维修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设备的原理和一些基础知识都不了解;其次,很多管理者对设备管理及维护维修不重视,造成对维修行业的偏见;再次,设备管理及维护维修的投入(人、财、物)都不充足,更新改造、技术升级等滞后。这实际上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看不到的成本支出----维修费的庞大、能耗的巨大浪费、对生产的影响等等。
这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问题,以上只是简单的见解。
九、中国发展现状英语作文120字?
As is well known to us all,China is one of four ancient and civilization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In fact ,It has a more long history than we have ever known.Because of this,many ancient architectures and all sorts of historical books are often found in different places in china .In china ,It's easier for you to find a person than you can in any countries.that is,China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population on the Earth,which,however,also puts great burden on our country.
There are fifty-six peoples in our country.We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and often disasters can draw us more together.besides,chinese food is very famous for its good tast and nutrition.many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are fond of it and try their best to cook it.Every year,plenty of foreign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ome china to have a sightseeing.here you can look around lots of places of interest.
I really hope our countr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flourishing and pople will live a happier and happier life.I'm a chinese man and I am proud of being born in china
十、中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怎样?
个人觉得最近市场比较低靡,受大环境影响,这不是人为就能改变的,现代畜牧业的前景广被看好。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