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陶瓷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古陶瓷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呢)

zxc2023-04-14 12:11:31陶瓷1

一、钢尺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1、钢卷尺应与钢卷尺检定台的两长边平行),并使标准刻线对准钢卷尺的零位,每点的误差值都要进行判定,即使非常熟练的检定人员也难免出错,同时效率较低。实际检定过程中利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提高了检定效率,保证了检定结果的准确度。

  2、标准钢卷尺读数和读数显微镜结合为使其测量精度达到0.01mm,从上述测量数据和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直观的发现,按*种计算方式,其第3次测量高差值与第2次测量高差值的差值为14.02mm,而按第二种的计算方式,zui大高差值差值为0.05mm,从测量数值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种的计算方式明显不能满足隧道监测的精度要求,而从表中的数值分析和大量现实中实践的数值分析对比,按第二种的计算处理方式是正确可行的。

3、将刻度点通过光学折射进而扩大至20倍,细致到0.01mm的刻度,钢卷尺刻线检定进而读取更的数值。水平悬链之差是指水平改正值与悬链改正值之技术规定,5米的钢卷尺,其尺长误差分别差。应小于土0.05mm和士0.1mm。如在制作过程中,从表中可以看出:量控制不严,还要大于上列数值。

二、瓷器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最简单的方法, 手绘瓷肯定会采用 釉中彩,图案上摸起来还是光滑的,表面有瓷胎。偏金属色的贴花一般是釉上彩, 摸起来会有凹凸感和轻微粗糙感。

三、青玉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1,首先,青玉密度甚好,油性很强,是多种矿物的玉石集合体,用透光照射内部所显现出的是一种纤维交错的结构,而不是一个个颗粒结合的结构(石英岩的内部特征)

2,其次,它的外观看起来有一定的油性,呈现出温和的玉质光泽,放在手上掂份量会觉得很压手,有一定的重量,而其他的仿和田玉石分量偏轻。

3,最后就是硬度鉴定,和田玉的硬度为6.5左右,比翡翠硬度只低0.5左右,所以算是很硬的一种玉石,用小刀在和田玉表面是划不动的。

四、白玉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和田白玉:比重2.9-3.1,比重大,比其他玉料要压手,“够手头”,这一点,只要用手一掂分量即可区分。硬度大,6-6.5,用白玉划玻璃,可以轻易地划出道子,因为玻璃的硬度只有4,甚至铁制的刀子也划不动白玉。颜色:和田白玉的白有若干种,其中以羊脂白最为名贵,但不论哪一种白色,都有基本的特点:颜色沉稳凝重,华贵而不空泛,光芒内敛而不外泄,显得老成而厚重。结构:白玉是由闪石类矿物组成的特殊集合体。透闪石在岩石中呈非常细小的纤维状晶体,而且彼此又非常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像毛毡一样,因此非常坚韧细密,温滑柔润,光洁如脂。这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也是区别于其他玉石的特征之一。

青海白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高原丘陵地带,以山料为主,为见子料。产量巨大。青海白玉与和田白玉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上特征基本相同,比重和硬度稍低于和田白玉。它的鉴别可以抓住两点:比较好的透明度,色嫩而不老成;一般青海白玉上都带有黄灰色、烟灰色的浸染;较多的石花、絮状绵绺、斑点等,这是肉眼即可看出的。目前,青海白玉价格不高。

俄罗斯白玉:产于其奥斯宾地区,比重和硬度都逊于和田白玉,化学成分差异很大,颜色偏灰,光泽较弱,少柔滑感,显“嫩“,不够滋润。现在市场上俄罗斯白玉,但价格不高,百元左右可以买一块牌子。

京白玉:产于北京西山,属石英岩类玉石,比重2.65-3.0,硬度7。因为是颗粒状集合体,所以性脆,断口粒状,质差者有砂性特点,微透明,有半油脂光泽。这是鉴别要点。好的京白玉质地细腻,具有晶石亮度特点,抛光后洁白如同羊脂玉。水白玉:河南产,南阳玉的一种,很透亮,玻璃光泽,比重,硬度6-6.5,手掂轻飘飘,很容易从分量上区别。很便宜。

岫玉:主产于辽宁岫岩,比重2.44-2.62,硬度2.5-4,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岫玉品种繁多,常有色形似白玉者,其中有一种略有玉花的清白色或青灰色的更为相似。主要区别方法有三:一是悬空轻叩时,白玉声凝重,岫玉声清脆;二是岫玉更显透明;三是硬度低,比重小,拿在手里轻飘飘。

五、古董鉴定方法有哪些?

各类古董的鉴定方法各有不同。 主要靠观察包浆、色泽、纹理、文字、品相、年代、纸张、手法、印鉴、对比等等。 鉴定的器具也有很多:聚光灯、放大镜乃至一些高科技产品等。

六、DNA浓度鉴定纯度鉴定方法有哪些?

4 个核苷酸的 260/280 读数分别是:

Guanine: 1.15

Adenine: 4.50

Cytosine: 1.51

Thymine: 1.47

T 和 A 約佔 DNA 40%, C 和 G 約佔 DNA 60%,所以按比例算的话 1.8 左右就是纯度好的DNA。

七、四川简州猫的鉴定方法?

“天下猫两耳,惟四川简州猫四耳”。简州猫最大的特点就是耳朵是四耳,耳朵相互重叠,有两个大的、两个小的,耳朵里面还有耳朵。且简州猫的毛色多是杂色,很少有纯色。它的动作十分敏捷,最大的本领就是抓老鼠,所以是优秀的狩猎者。

八、鉴定母牛发情的方法有哪些?

母牛出现第一次发情后,其生殖器官及整个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周而复始(妊娠期除外),一直到停止繁殖年龄为止,把这种周期性的性活动称为发情周期或性周期。一般把这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计算为一个发情周期,一般母牛平均为21天(18~25天),育成母牛为20天(18~24天)。 母牛的发情周期特点 发情持续时间短,平均为17小时,最短的只有6小时,最长的也只有36小时。 多发安静发情,进入发情期的母牛,有不少母牛卵巢上虽然有成熟卵泡,也能正常排卵、妊娠,但其外部发情表现却很微弱,甚至无发情表现,易造成漏配。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晚 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出现较晚,肉牛多在产后40~104天,黄牛多在产后58~83天,奶牛为30~72天。带犊哺乳、营养、季节等是影响母牛产后发情迟早的主要因素。 1)发情初期 母牛食欲减退、四处张望、走动不安,有时发出叫声。不愿接受爬跨,但不远离爬跨牛。在牛舍内站立不卧,主动接近人。外阴部肿大轻微,皱裂减少,阴道粘膜潮红肿胀,子宫颈口微开,粘液透明。2)发情盛期 食欲明显减退甚至拒食,大声哞叫,强烈兴奋不安,爬跨其他牛,接受爬跨而站立不动。外阴部肿胀明显,阴道更潮红肿胀。透明粘液的牵缕性强,手压牛背十字部,表现凹腰和高举尾根。3)发情末期 兴奋性减弱,叫声减少。虽仍有公牛跟随,但已不愿接受爬跨并躲避又不远离。外阴部、阴道及子宫颈的肿胀稍减退,排出的粘液由透明变为稍有乳白色并混浊,粘液粘性减退牵拉呈丝状。4)发情后期 兴奋性明显减弱,稍有食欲。基本上无牛追爬。外阴部和阴道肿胀消退明显,其粘液少而粘稠由乳白色渐变为浅黄红色。 输精时间应该依据母牛发情后的排卵时间而定,母牛的排卵时间一般在发情结束后7~14小时。在生产实际中,主要结合母牛的发情表现、流出粘液的性质以及卵泡发育的状况来确定配种时间。当发情母牛接受其他牛爬跨而站立不动时,再向后推迟12~18小时,此时实为发情末期,粘液已由稀薄透明转为粘稠微混浊状,母牛拒绝爬跨,卵泡大而波动明显,正是输精适期。输精次数视输精母牛发情当时的状态而定。若对母牛的发情、排卵及配种时机掌握很好,则输精一次即可。否则,应按常规输精两次,亦即上午发现发情,下午输精,次日上午再输第2次;下午发现发情,次日上午和下午各输一次的配种方法;两次输精时间间隔以8~10小时为宜,这样可有效提高受胎率。

九、明清玉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鉴定方法:

(1)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

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

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

十、密玉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密玉好坏鉴别主要分为:一级密玉,二级密玉,三级密玉。

  一级密玉:呈鲜艳的深绿、翠绿、白色、光泽强,透明度高。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无杂质、裂纹及其他任何缺陷,块重6公斤以上。

  二级密玉:呈鲜艳的绿色、豆绿、白色,光泽强,半透明至微透明。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无杂质、裂纹等缺陷,块重4公斤以上。

  三级密玉:呈浅绿、棕红、白色,光泽强,微透明。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无碎柳,略有杂质、裂纹等缺陷,块重2公斤以上。

  总之,玛瑙染色工艺是将着色剂配成液体,浸渗到无色玛瑙中,经热处理制的。用铬染色剂处理可染成绿色玛瑙,用钴染色剂处理可染成烧蓝玛瑙,天然红玛瑙经过"烧红"热处理改色,可使浅红玛瑙变为鲜红。无色玛瑙可以染成绿色、蓝色、红是饿及黑色等。绿是铬离子染成的蓝色钴离子染成的。染色玛瑙不仅颜色鲜艳,而且使原玛瑙中的色带、色环之间的界线变得十分模糊,颜色变地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