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 > 正文内容

如何分辨高温陶瓷和低温陶瓷

zxc5个月前 (06-09)陶瓷54

首先就是最基本的温度:
高温瓷烧制温度为1200度以上;
中温瓷烧制温度在1000-1150度;
低温瓷烧制温度在700-900度。
但是这个对于卫浴产品这种成品普通人很难看出来。那就就应该通过下面的几种方式了:
2、色泽:高温瓷颜色更饱满,细腻,晶莹;
中低温瓷则颜色比较木滞。
3、手感:高温瓷光滑、细腻;
中低温瓷稍微粗糙。
4、声音:高温瓷比较清脆;
中低温瓷比较低闷。
5、质地:高温瓷硬度较坚固;
中低温瓷更易碎。
6、当然高温陶与中低温瓷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中低温陶瓷的吸水率较高。
上面的2--6条,基本就是常用的可以不借助设备的简单分辨高温陶瓷和低温陶瓷的方式

白云土陶瓷和高温瓷的区别

白云土,属于一种低温陶瓷原料,俗称“瓷土”,主要成份是复杂的硅酸盐类混合物;
高温瓷是一个通称,在专业领域和日常范畴中,所指不同。是特种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也作为高温耐火材料的组成部分;
高温瓷指经1200度以上烧制的瓷器。因为温度越高釉的结晶密度越大,瓷面强度高,不易产生划痕,色泽“白”且白里不泛黄,有“白如玉”的美称。与低温瓷相比,二者区别如下:

1、温度:高温瓷烧制温度为1200度以上;中温瓷烧制温度在1000-1150度;低温瓷烧制温度在700-900度。

2、色泽:高温瓷颜色更饱满,细腻,晶莹;中低温瓷则颜色比较木滞。

3、手感:高温瓷光滑、细腻;中低温瓷稍微粗糙。

4、声音:高温瓷比较清脆;中低温瓷比较低闷。

5、质地:高温瓷硬度较坚固;中低温瓷更易碎。

6、吸水率:高温陶与中低温瓷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中低温陶瓷的吸水率较高,高温陶瓷的吸水率低于0.2%,产品易于清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中、低温陶瓷的吸水率大大高于这个标准且容易进污水,不易清洗还会发出难闻的异味,时间久了还会发生龟裂和漏水现象。

让所有老外惊愕窒息! 俞书宏院士研发的到底是种什么材料?

要说最近一段时间化工界什么话题最火,材料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因为疫情的影响,从口罩到熔喷布再到聚丙烯,我们快速见证了熔喷布从一文不名到五十万/吨的天价,而后又跌的让很多投机商裤衩不剩的情况。之所以如此疯狂,和很多媒体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但和很多行业的靠概念炒作不一样,化工行业一直是依靠技术推动的。化工人坚信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当有些人在忙着投入身家性命去炒概念,另一批人则在务实的科研和创新。同样在五月份,化工界的一件大事成为公众街头巷尾热议的重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纳米纤维素加工成一种新材料,该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并有望替代工程塑料减少污染。 

众所周知,材料领域一直是成就化工行业传奇的重点领域,从尼龙到聚氨酯,可以说材料领域的创新引领着时代的创新。 

1纤维素纳米纸

纳米纤维素(NC)作为自然界来源丰富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不仅具备纤维素的基本性质, 还拥有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殊性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以纳米纤维素为基本单元成功制备了多种性能优异的结构和功能材料, 极大提高了纤维素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由纳米纤维素通过真空过滤等方法制备的纤维素纳米纸(CNP)不仅拥优异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热性能,同时还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柔性、透明膜材料。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柔性/可穿戴电子领域。

2硼墨烯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位元素硼, 其丰富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成键方式仅次于有机化学和生物科学中的核心元素――碳元素。硼的缺电子性质导致其必须通过多中心键的方式共享电子以平衡体系的电子分布, 因此硼团簇多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离域的成键特性。近年来, 硼团簇及其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3超高温陶瓷

超高温陶瓷材料(Ultrahigh-Temperature Ceramics,简称UHTCs)最早由美国空军开发,主要指高温环境(2000℃以上)和反应气氛中(如原子氧环境)能够保持化学稳定的一种特殊材料,通常包括硼化物、碳化物、氧化物在内的一些高熔点过渡金属化合物,由上述化合物组成的多元复合陶瓷材料统称为超高温陶瓷材料。

以创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学,不仅一个国家科研能力的表,更是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不远的将来能否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关键。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就曾经直言我国的新材料发展大大滞后于制造业的需求。所以在这里我们也要说出化工人的心声:请媒体不要再引导我们的年轻人变成短视的守财奴!我们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俞书宏,而不是更多的熔喷布大亨!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