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板铺什么(古代房子的地板是用什么来做的)
古代地板铺什么
彝族的建筑就是架空的木地板(好吧请想象竹筏),传说是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南征时教授的,不过更可能是由于其地自然环境多蚁虫所导致。这样的建筑风格已有数千年历史。
南岭国的宫殿遗址的花园有用素板和卵石铺就的走道,应该就是较早使用木地板的了。但是较著名的宫殿不是木地板,至少主体部分不是,比如秦宫发现的是烧的砖板,殷墟那就是夯土,故宫的是“金砖”。英国中世纪的木质城堡(用整根的木头并成,请继续想象木筏……)不知道可不可以算?还有冬宫也有很漂亮的木地板。
古代房子的地板是用什么来做的
古代王爷家宴落的地板一般是用大理石做的
古代地板铺什么颜色好看
汉朝尚火德,所以服装主红色和黑色。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汉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的地位,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官吏佩绶制度。佩绶又称印绶,所谓“绶”就是官印上的丝带。
汉朝制度规定: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的佩绶是赤黄色,侯王的佩绶是深红色,诸国贵人、相国的佩绶是绿色,公、侯、将军的佩绶是紫色,紫色以下的佩绶分别是青色、黑色、黄色。在汉朝官场里印绶及其色彩是官阶的重要标志。
普通老百姓的服饰色彩只能用复色,如茶褐色、黄棕色、棕色、灰色、银灰色和粉绿色。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黄色)。
扩展资料:
古代有地板么
中国人最早的地板,是用蒲草、芦苇等植物编成的“筵”,用来铺地,然后再在筵的上面再用更加精细的带纹饰的蒲草或者竹子编织的“席”铺在筵上面,用来坐或者睡觉,这就是“筵席”的来源,以及“席地而坐”“入席”等词语的原意。
筵最早出现于夏商或者更早,最早是铺在平整过的夯土上,到了后来有了地砖就铺在地砖上。席则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用品,不但晚上铺开用来睡觉,而且写作、会客、吃饭都是在席子上进行。而且在从西周开始,宾主入席都是有严格的规定。
《周礼》就有规定有客来访,主人必须按对方的身份铺设相应规格的席子,主人坐东面西,客人坐西面东,铺席的数量从天子、诸侯、士大夫及老百姓都有严格规定,如果多使用席子就会被视为僭越,会被治罪。席子文化衍生出来的物品就是席镇,是用来压住席子的四角,防止席子卷起。
&战国错金
双兽青铜席镇
一直到了唐代,仍然有用筵铺地的习惯,只是席的使用不再像汉代以前一样严格,而且随着胡床的普及,席子作用不再重要。与此同时,胡人的马扎也流入中原,人们渐渐有了坐凳子的习惯,慢慢摒弃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只是用筵和席的生活方式被日本人学去,就成了“榻榻米”,被日本人当成了国粹。
&南唐时期,中国人已经完成了从跪到坐的转变。
唐代以后,胡人的较矮的胡床和马扎逐渐加高,最终变成了后来的床榻和椅子,中国人也从席地而坐变成了正襟危坐,告别了罗圈腿和萝卜腿,把它们留给了日本人。
到了现在,而筵演变成了吃饭的代名词,席则成了座位的代名词,席子也变成了夏天纳凉的法宝。
古代的地板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庭院里最常见的应该就是青石板铺路了。
还有就是木质的地板,据说四大美女之西施走路姿势特别优美,鞋子敲击地板发出的声音都特别好听,于是吴王夫差给她建了一条响履廊,木地板下面有传音装置,西施一走路就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此外的话就是地板砖了,值得说到的是,皇宫也用的是地板砖,但是,是特制的地板砖,俗称:金砖。当然。这不是用金子做的,是用特殊的原料制作的,逼格更高。但是只能在皇宫里铺垫,其他地方铺垫算是造反了。记得小说《回明》里也说到了这个情节吧,哈哈。
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人,房子不管是“和式”还是“洋式”造型, 进屋口换鞋处的空间叫“玄关”, 在“玄关”踏上一步(离地约 15厘米)就是地板, 从这块地板开始延续,不受房子的空间距离限制,只要是地板的空间都叫做“床”。
就是说,日本人的“床”就是”地板”! (榻榻米席子以外的区域空间都叫做床)
那么,日本人对睡觉的用具叫什么呢? 日本使用了“bed”的译音。现在日本也一直延续着对外国的事物采用译音的习惯, 也正是由于日本人喜欢采用译音的传统习惯, 可以大胆的推断出~~我们的古人把“地板”叫做“床”啰 !
古代木地板用什么
古代皇宫的地板采用的都是“金砖”,不是木地板。所谓金砖不是黄金的砖,而是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因其质地坚硬细腻,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古代用什么铺地
北京古代建筑中滴瓦有43种
1. 小青瓦(片瓦)
片瓦,也称青瓦片,小青瓦、小瓦。规格:180*180*8(450克),180*180*5(300克)。工程用量:50片/平米。
2. 青筒瓦
筒瓦,也称瓦筒,真空手工青筒瓦。规格180*110(600克)。屋面用作盖瓦,每平方用量28-30片。
3. 片瓦头(花边)
片瓦头,即花边、盖头、沟头、檐口瓦。规格:180*180(600克),用量5片/米。
4. 筒瓦头(猫头)
筒瓦头,也称猫头、勾头。规格180*110(700克)。工程用量为5片/米。
5. 蝙蝠(福)滴水
滴水,也称滴檐,檐口瓦。蝙蝠的“蝠”乃“福”的谐音,意味着“有福”。规格:180*180(600克),工程用量:5片/米。
6. 福寿滴水
滴水,也称滴檐。福寿滴水意味住户多福多寿。规格180*180(600克),工程用量5片/米。
7. 花滴水
滴水,规格180*180(600克),工程用量5片/米。
8. 三星脊
三星脊,也称脊瓦,规格200*135*135(1.5千克),工程用量:每米用5个。
9. 龙脊
龙脊,规格:200*200*145(2.5千克),每米5个。
10. 花脊
花脊:规格200*200*145(2.5千克),每米用5个。
11. 正挡沟
正挡沟,用于正脊下面,挡住瓦沟空缺。规格200*130(500克),工程用量:每米5片。
12. 真空片瓦
真空片瓦,规格180*180*9(500克)
13. 砖雕
14. 斜挡沟
斜挡沟,配斜脊使用。规格:300*130(700克),每米用量4片。
15. 弯筒瓦
弯筒瓦,即弯脊。规格:110*300。每米用5片,与弯片瓦配套使用。
16. 弯片瓦
弯片瓦,即弯脊瓦。规格:180*300,每米用5片,与弯筒瓦配套使用。
17. 青砖
青砖,页岩仿古青砖。规格230*110*50(2.5千克),用于砌墙、铺地等,可加工成各种规格。
18. 青条砖(薄瓷片)
青条砖,贴墙用,仿青砖。规格:60*240*5或120*240*5
19. 青条砖(厚瓷片)
青条砖(厚瓷片),用于贴墙,比薄瓷片有质感。规格:60*240*8及120*240*8
20. 筒瓦角
筒瓦角,规格:200*200*110。直接接筒瓦使用。
21. 三星燕尾
三星燕尾,称三星卷尾,规格:300*300*130。
22. 龙脊伸尾
龙脊伸尾,即龙脊翘角,规格:400*400*145。
23. 三星伸尾
三星伸尾,规格300*350*135。
24. 龙脊卷尾
龙脊卷尾,规格:400*400*145。
25. 花脊长花爪角
龙脊长花爪角,也叫脊头,规格1100*600*145,用作亭子翘角。
26. 民居爪角(枪角)
民居爪角,也称枪角,规格500*200*145。
27. 博古(战砖)
博古,也称战砖。规格350*350*145。
28. 前纹头脊
前纹头脊,规格500*200*145。
29. 合角
合角,用于拐角,连接正脊。规格:350*350*145。
30. 龙
龙:长度1米、2米、3米几种规格。
31. 宝顶
宝顶,用在亭子顶部。
32. 中堆
规格:1000*900*150。
33. 鱼吻
鱼吻,规格:400*600*145。象征吉祥、年年有余,用于古建庙宇正脊两头。
34. 垂兽
垂兽,规格:300*400*145。
35. 鸽子
飞禽
36. 站兽(十二生肖)
37. 青砖切片
38. 真空青砖
39. 青条砖(土条砖)
土条砖,是用粘土提供真空机挤压制成,烧出的产品非常具有层次。规格60*240*10及120*240*10。
40. 筒瓦花头
筒瓦头,也称猫头,筒瓦盖头,檐口瓦。规格:180*110(700克)。工程用量:5片/米。
41. 大花爪角
大花爪角,规格:400*700*145。
42. 中堆(宝顶)
中堆,规格:800*800*145,用于正脊的中间顶上。
43. 龙头
龙头,规格:350*500。
古代地板铺什么好看
家庭用,就用花岗岩,花岗岩的优点: 頭條萊垍
1、花岗石非常坚硬,表面颗粒较粗,主要由石英、正长石、和常见的云母组成,非常适合使用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大并且摩擦比较大的地方。萊垍頭條
萊垍頭條
2、花岗石美丽、耐久、非常坚硬。在古代,如果有了现今的开采、加工设备和技术,它肯定比大理石更流行。 條萊垍頭
3、花岗石因经常含有其它矿物质,如角闪石和云母,而呈现各种颜色,包括:褐色、绿色、红色和常见的黑色等。因为它结晶过程很慢,它的晶体象魔方一样一个个地交织在一起,所以它很坚硬。不掉碎屑,不易刮伤,不怕高温。他几乎不受污染,抛光后表面光泽度很高,各种天气带来的杂质几乎都不能粘附。 頭條萊垍
4、花岗石的价格也是可以承受的,幸好有了新的开采、切割、和抛光方法,花岗石成本在过去几十年间大幅减少,今天,花岗石的价格能与低廉的人造石竞争,而且它比其它任何东西更耐久。 萊垍頭條
5、更何况,花岗石不污染环境。合成材料常伴有不好的甚至有毒的副产品,在建筑的使用期限内需要更换几次;花岗石不需更换,因为它非常耐久。另外,花岗石非常实用,可做成多种表面抛光、亚光、细磨、火烧、水刀处理和喷沙。 总之,由于花岗岩具有如上的一些优点,因此使得花岗石应用极广泛,比如面砖,贴面,地板,柜台表面,厨房地面,浴室地面,实验室工作台,它早已不是碑石那么简单。萊垍頭條
古代房子地面铺的什么
此地笼应为“地龙”。古代无取暖工具,但聪明的古人在动物身上找到灵感。在下面的地上挖了一个圆形烟道,在里面燃烧炭火。燃烧煤的热烟流将顺着烟道蔓延到每个房子,提高房间的温度,因为房子圆形烟道神似盘龙,所以当时人称其为“地龙”。这种方法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
古代室内地板铺什么
做玻璃地面,一般会用钢架支撑,然后铺12mm(或12mm以上)钢化玻璃.(磨砂玻璃或烤漆玻璃为多)
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意外发现的晶体,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试验烧制,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是沙子和苏打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后来的玻璃。
中国古代没有玻璃这东西。琉璃虽然接近,但并非现代意义所说的玻璃,它来源于陶瓷的上釉。虽然历史上可能偶然有这种东西的实物,但并没形成一种生产的品种。
玻璃的历史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
几乎所有的玻璃技术都来自西方国家,中国对玻璃技术基本没有贡献,不要说教别人,就是自己都不清楚。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共有110层、高达442米,系美国乃至西半球第一高楼。7月2日,它向公众开放了4个全玻璃的观景台,这些观景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12米,由3层厚度为3.81厘米的玻璃做围墙,厚度达12.7厘米的玻璃做地板,可以承受5吨重量。观景台向外突出约1.2米,宽和高均为3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