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宫殿地板图片(王室宫殿图片)
王室宫殿图片
中外宫殿建筑有各自的美学风格, 源自于中西方的信仰文化的不同 。
中国的建筑 情感中体现着理性的美 。如北京故宫 ,是皇帝和 王公大臣们 行动 居住场所。里面有设有宴会厅,厨房, 花园,和普通的住宅有相同的陈设。但也有专门的议事殿 ,听政厅,又与普通的住宅 明显有不同 。总体上有着恢弘的气势格局 ,能感受到皇权的威严和对祖先的敬重 。
而外国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伊斯兰清真寺,这些专门供奉神灵的西方建筑。里面感受到的是幽深,自我的渺小, 对于神的敬畏 和恐惧,神秘的感觉 较多 。
在布局上,中国建筑讲究对称,严肃,方正 ,井井有条 。皇宫多以黄色体现皇权尊严, 所以黄色的琉璃瓦是他的主色调 。屋顶的装饰 使翘炎居多,同时伴有各种飞禽走兽, 寓意着吉祥如意的守护 图腾。
而西方的宫殿建筑以圆穹顶较多 ,色调以纯洁的白色为主基调 。装饰上多用西方的立体化, 雕塑 。不过同样,这些装饰和雕塑也有美好祈愿的 象征 。
王子宫殿图片
古代皇子所居宫殿有东宫、承乾殿、武德殿、兴圣宫、毓庆宫、重华宫等。
按照古代传统规矩,古代皇子幼年时因需母亲抚育照料,一般随母亲居住在东西六宫。成年后,也只有太子才能住在皇宫,其他皇子成年后都要迁居宫外。较早有历史记载的宋朝太子身居东宫,讲学在崇政殿;而元朝太子是居住在兴圣宫等。
但也有部分朝代的并非太子的皇子,成年后仍然安排住在宫殿里,如李唐王朝就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资治通鉴》记载,除太子居东宫外,“世民居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明代,皇子集中居所为毓庆宫;到清朝,皇子集中居住在三所、乾东五所。这样的住所并不能称宫,只有皇子继承皇位时,原居处就改称为“潜龙邸”。如清朝乾隆本来住在西五所,继位之后西五所便升崇为宫。乾隆将祖父康熙比作古代圣帝尧,自比明君舜。舜字重华,因此乾隆在改造潜龙邸的时候就将此处命名为重华宫。
王室宫殿图片高清
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
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
马德里皇宫,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
皇室宫殿图片
世界四大博物馆分别为、英国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纽约博物馆。具体介绍如下: 1、英国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 早在1753年,英国的一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个人收藏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等全部捐赠给国家。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并于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等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向博物馆捐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的藏书。
2、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
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3、俄罗斯博物馆(大型艺术与文化宫殿)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名冬宫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冬宫由著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4、纽约博物馆(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城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
王室宫殿图片大全
白金汉宫
英国古代建筑
白金汉宫(BuckinghamPalace)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1703-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宫”,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
国王宫殿图片
1、凡尔赛宫被誉为最美的欧洲宫廷花园,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凡尔赛宫是标准的古典主义建筑,宫殿前风格独特的大花园,才是凡尔赛宫最迷人的地方,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风格完全不同。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是理性美的代表。
2、枫丹白露这座建筑是一个城堡,建立的时间在1137年,距今已经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它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12世纪的时候一直都作为国王狩猎的行宫。如今收藏和展览着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圆明园珍宝,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3、卢浮宫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的建筑,位于法国巴黎的中心,是法国历代君王的王宫,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内里收藏了艺术展品超40万件以上,包括雕像、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
4、凡尔赛宫被誉为最美的欧洲宫廷花园,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凡尔赛宫是标准的古典主义建筑,宫殿前风格独特的大花园,才是凡尔赛宫最迷人的地方,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风格完全不同。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是理性美的代表。
5、爱丽舍宫(ElyséePalace)是法国总统官邸,巴黎重要建筑之一。始建于18世纪初,距今已有200多年。“爱丽舍”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乐土、福地”。1718年,戴佛尔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盖了这座宫殿,取名“戴佛尔宫”,由建筑师阿尔曼-克劳德·莫莱
公主宫殿图片
如果公主还没有出嫁是住在宫中的,有的是和母亲住在一起,也有的是另有住处,因为朝代不同,具体所住的宫殿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公主出嫁后会被赐予公主府,公主府的名字根据其封号命名,公主则会同额驸同住于公主府。
王宫图片大全
中国古代皇室宫廷称谓大全:
帝王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别人不得冒充。
商:王
周王:天子
秦王:始皇帝
皇帝自称:联、寡人、孤、予一人等。
臣下对皇帝的称呼:陛下,上,今上,皇上,人主,万岁,万岁爷,县官,大家,天家,官家等。
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大行”等。
古代皇室后宫称谓一览表
1、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王室宫殿图片简笔画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画满西斯廷教堂585.3平方米的天顶,大,意味着与神权匹配的艺术高度。1937年,毕加索为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厅绘制了长7.77米的巨幅《格尔尼卡》,大,展示的是艺术家掌控画面的能力。当波洛克1949年开始在铺在地上的巨幅画布上滴画时,大,意味着艺术家和观众都被卷入画中。
而在今天的艺术界,大,即是畅销。在《艺术战斗论》中,村上隆指出:“在纽约发表作品一定得大。这是因为就美国来看,会购买当代艺术的人有两种:一是捐给美术馆的有钱人;二是自家房子宽阔,为了填补太空旷的墙壁,所以想要买个艺术品的有钱人。”
大,是艺术圈的VIP卡
因为尺寸太小,刘野的《天使之家》(29×22cm)在2011中国嘉德秋拍上流拍。同样是200多万,尺寸大一些的《小拇指》(60×45.5cm)就在北京艺融成交了。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到处弥漫着争第一、做最大的情绪,艺术领域亦是如此。订购作品时,买家总不忘嘱咐艺术家“画大些”。各类比赛、群展征集作品时,也多会备注尺寸最好在1.2×1.2米以上。而拍卖公司总要能拿出一两件名家巨作来镇场造势。2011年秋拍,新成立的北京艺融就以一件5.09米长的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来打响头炮。在西方,画布有详细的规格。台湾画家陈景容在《油画技法1.2.3》中介绍了画布的大小比例:画布从小到大分为0号到500号,同号画布又有海景、风景、人物三种比例。海景画布采用黄金比例,风景画布采用“调和的凯旋门”比例,人物画布则接近正方形。不过,这一规则在中国并不通行。画布是长是方,是大是小完全由艺术家自己决定。通常情况下,作品按照面积估价,一位美院的优秀毕业生的创作,大致可卖到每平方米10万元人民币,段位越高则价格越贵,如果要购买曾梵志等成功艺术家的作品,那就更像是一口价了,在一级市场上就过千万。村上隆认为,做大的关键在于“作品的内在需要完整的内容、压力、构图方法或脉络等”。一般而言,越是成功的艺术家,就越多地创作尺寸较大的作品,这既是市场需求使然,也是一种技术上把控能力的体现。对艺术家来说,画大画可能还有这样的心理动机:在艺术界,事业成功不仅仅表现在能把作品卖出去。这一点很多画“菜画”的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艺术的成功还在于,创作者被当作艺术家看待,获得声望和社会认可。此时,创作巨幅绘画便是确认能力、确立地位的需要——成功不仅仅意味着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被同时代人接受,还意味着他向后世提供了可以流传的艺术典范。藏家的部分心态与此相近,谁都希望自己得到的是旷世杰作,体现了一个时代艺术的核心价值;而另一方面,拥有这种潜质的作品可以讲一个好故事,这也是艺术投资获利的重要条件。
与小型室内装饰画为敌
“做大”并不是当代艺术的首创,早在14世纪,为了装饰巨大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就开始接受委托,创作史诗般的巨幅绘画和大型雕塑。波提切利的《春》(2.03×3.15m)和《维纳斯的诞生》(1.73×2.77m)是为美第奇家族的深宅大院度身定做的;《最后的晚餐》(4.39×8.54m)的尺寸配合到了圣玛利亚·格拉齐耶隐修院餐厅墙壁和屋梁的所有线条;《雅典学派》(5.79×8.23m)是拉斐尔为梵蒂冈宫开阔的大厅绘制的壁画。反之亦然,加上基座高达5.49米的“大卫”,在佛罗伦萨政府特设的委员会经过热烈讨论后,自然要被放在宏伟的市政厅门前。大型壁画被佛罗伦萨画家乔治·瓦萨里称作“最神奇、最美丽、最有男子气概、最坚定、最长久”的艺术。做惯了“鸿篇巨制”的米开朗琪罗甚至瞧不起架上绘画,嘲笑那是“面向女人、有钱人和游手好闲者”的艺术。20世纪,但求最大的潮流可追溯到毕加索。法国学者纳塔斯·埃尼施认为:“毕加索是英雄在现代社会的化身,他把艺术家的地位推到了至高点,从此以后,艺术家就代表着光荣、功绩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在这之前,这些只属于军队的高级将领、大企业家、大探险家、大诗人或者先知。”二战后,对大作的追求在当代艺术的新首都纽约发展到了新高度。“行动绘画”的创始人波洛克在地板上铺开巨大的画布,弗朗兹·克兰画下抽象水墨似的大型草图,纽曼的单一饱和色块也大得惊人。他们都是小型室内装饰画的敌人,声称要扩大绘画的规模,直到创造出“可移动壁画”和“环境壁画”——这种绘画不用在乎周围环境,它本身就是环境,观众要做的就是身临其境。在《与艺术相伴》一书中,马克·盖特雷恩写道:“纽约画派的画家们形成了高度个性化、极易辨认的风格,但有一个因素是他们的画所共有的,那就是尺寸:抽象表现主义画作一般都相当巨大,这对画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观众会被画淹没,被卷入画中的世界。”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这些大作被排斥在博物馆和主流画廊之外,但随着波洛克《1948年作品第五号》成为全世界最贵的艺术品,这种创作观念也成了一种新的“圣经”。所以村上隆才会说:“要在纽约出道,一定得准备几件大型的作品。”
做大了就好卖吗?
去了卢浮宫才知道,《蒙娜丽莎》原来这样小(只有77×53cm),海牙毛利斯博物馆藏的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44.5×39cm)比它还迷你。但谁能说这两位佳人不能艺史留名?如果愿意,可以举出很多反例,证明做大绝对不是令艺术品永载史册的唯一法门。比如,梵高就专画米开朗琪罗所讥笑的那种“面向女人、有钱人和游手好闲者”的画。过去,艺术家在自己的空间里找感觉,维米尔在他的斗室里消磨时光,细致地描绘小小的姑娘。而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为法国王室绘制的《法国王后、洛兰—哈布斯堡的玛丽·安托瓦内特与其子女》(2.71×1.95m)是要作为政治宣传画的,那就要让人远远便看得分明。而今天,中国艺术家流行在作为工业遗迹的高大厂房里工作,环境本身就扩展了作品的尺度。更何况还有野心勃勃的收藏家,建好私人美术馆,四处搜罗体面的藏品。艺术市场有无尽的悬念,如蔡康永所说,“再有钱的人也有买不到的画”。最大最高级的艺术品,就是市场上再也买不到,只有到博物馆去看的杰作。村上隆还有一句话:“艺术世界交易的是人心。”有时只见张晓刚一张A4大小的“绿墙”草图便会被吸引,但对那集合了好几百西方先哲的超级大画却无感。五官之中,人的眼睛是最敏锐的,所以视觉艺术是最骗不了人的,任何人都没法只凭表象上的大或者高级就卖个好价钱,得到成功。就算是已经被艺术评论界和艺术市场承认的作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今天的艺术市场上,很多特别大、特别贵、特别炫的作品遭遇滑铁卢。2011嘉德秋拍,蔡国强的巨作《光轮:为中央公园作的爆破计划》(4×42m),就在现场的一片茫然中流拍了。鲍勃·迪伦说:“这是一个成功即失败,失败即成功的时代。”艺术家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我一般作品尺寸都是:60*80cm,80*100cm,60*90cm,100*120cm为多,大画面只是偶尔特定的,以及商业场景壁画。以下是我的作品:
贵族宫殿图片
恭王府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有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在这条街巷之中,坐落着一座王府,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亲王府。恭亲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花园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尤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由于恭王府府邸和花园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昔日有碧水潆洄并流经园内,因此,一 向被传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庆僖亲王永磷,是为庆王府。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沂,是为恭王府。咸丰、同治年间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
王府的主人奕忻,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格,显示其不可逾越的等级,明显的标志是门楼和房屋的开间大小。亲王府的门楼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屋顶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