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制作工艺(明清家具制作入门)
明清家具制作入门
真正的明清家具是不用胶水和钉子的,整个制作工艺都是做榫卯结构的。当然乡下小作坊制作的民用日常家具除外。明清家具不用胶水和钉子的原因,和他选用的材质有关。明清家具以红木、黄花梨为主,也有少量品质要求高的用紫檀,还有就是些杂木,比如说柴木、鸡翅木等。但统一的特点就是使用硬木。硬木硬度高,所以会造成“不吃丁”的现象,钉子很难钉进去,进去了则会造成木材本身的开裂。至于不用胶水,是因为硬木的密度比较大,用胶水粘的话根本粘不住。
榫卯结构经久耐用,而且受湿度变化影响,会越来越牢靠,所以这种结构受到中国古代木匠的推崇。
明清家具制作入门知识
双人坐具非常别致,是供蒙古族最高统治者可汗,及其夫人两人同时共坐的双人座椅。 元代家具造型古雅,色彩纯净,内敛天真,不事雕琢,质朴取胜,清淡雅致中国古代家具研究领域的学者将,宋代和元代家具风格总称为“宋元风格”,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传统,但结构更趋合理,为明清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家具设计
明清家具常用的都是榫卯结构,有雕花等工艺。典型的代表有罗汉床,圈椅,条案,,,等等。
明清家具制作入门图片
主要因素有:
1、明代统一全国,国家统一,社会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经济基础稳定;
2、明朝重视海上作业、贸易,与南洋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3、儒家士大夫也开始加入家具设计的行列,进一步丰富了家具设计风格,提高了家具设计队伍的水平;
4、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家具制作工艺和工具日趋完善。制作家具的“硬件设施”进一步丰富,便于工匠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明清家具制作入门教程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尊严"为本
一、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尊严的国家,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家具的设计上,通常以显示人的尊严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由明清时期的家具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清朝的宝座,椅面设计宽大,类似一张婴儿床,宝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别垂直于椅面,上面雕刻繁复精美,这和清朝追求奢华之风是分不开的,喜欢用一些镶嵌、彩绘、镂空等技法来显示皇室的帝王之气。
二、皇帝坐在上面威慑朝野,官员无不俯首朝拜,显示了皇帝一统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试想,皇帝坐在如此宽大的宝座上,相当于无所依靠,后面的靠背和两边的扶手形同虚设,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须正襟危坐在上面,实际上一点也不舒服。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种身份、尊严和权势的代表。
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
个人认为:隐雕工艺好。
1:檀雕:因创作之载体以珍贵黄花梨、紫檀等檀木为主,故得名。
中国传统的紫檀雕刻技艺主要被应用于明清宫廷家具制作当中,代表了中国木器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其历史悠久,风格纯朴,讲究的是纯手工制作。一件好的檀雕作品,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方可制作完成,木材从烘干、开料、选材,到拼板、雕刻、打磨、打蜡、组装等,缺一不可。少则一年,多则得耗去数年的时间。
2:隐雕:是一种在光中觉察不到的图像,只有当在黑暗中被火焰照亮时,才会显现出的一种19世纪隐雕手法。
明清传统家具
在传统居住环境中,人们获得了最原始的直觉体验:在听觉上,他们陶醉于自然界的天籁清音,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宋·陆游);在视觉上,他们饱览自然的华彩绚烂,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唐·韩wò@①)、“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宋·苏舜钦);在嗅觉上,他们沉迷于自然的清新芬芳,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唐·孟浩然)
明清家具绘制
元代山水画山水画分两个时期,元初时期的绘画强调古意,当时的画家们继承了唐宋山水画,并有创新和发展,他们学习古代董源、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托古改制,复古求新,绘画多表现主观思想意趣,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钱选、赵孟頫、高克恭等。
钱选的山水画习自董源并创新变化,擅长青绿山水,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有题诗,形成诗书画结合 的审美特色,对后来文人画有着广泛的影响。
明清家具制作入门书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史前~公元前476年)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明清样式家具
家具设计的重点不再是重客厅而轻卧室,而是重实用,按照使用方式,推出了成套的家具。如客厅家具、卧室家具、书房家具、餐厅家具等。 客厅家具 民国时期租借地中有许多洋房设有面积较大的客厅,供主人们会客休闲。按欧洲人习惯,客厅陈设家具的主体是陈列柜和牌桌及椅子,这体现欧式家具有展示和休闲两大功能。宽敞的客厅宜于放置高大且具有陈列功能的柜子,才能增加厅房的气派。所以,在客厅家具中出现了陈列柜。陈列柜的样式很多,但都安装有玻璃柜门。
客厅家具中的牌桌 牌桌比传统的八仙桌小了一圈,四面各有一个抽屉,四面各放一把椅子。摆放在客厅的中央,打牌、休闲、聊天、饮茶,都十分相宜。
椅子 是民国家具的大宗产品,品种、花样、数量都是最多的。在造型上明显受欧洲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变化:一是椅靠背向后倾斜,椅背变窄;二是腿足变化;三是出现了软座垫椅、转椅、躺椅、摇椅、沙发等新品种。
书房家具 在民国时期也有较大的发展。最主要变化是书桌,出现了用柚木制作的欧式写字台。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用于存放书籍的书柜和书架,但形状结构比较简单。
卧室家具 床是最典型的卧室家具,明清时期,床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家庭中最封闭的地方,卧室设在平房的暗间,床是卧室家具中最大的一件,像拔步床竟然制成“房中屋”式的庞然大物。民国时期,由于西式洋房建筑出现了,住房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卧室不再是外人的禁地,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加之一些接受欧洲文化的人们对卧室和家具的陈设及用途产生了新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受欧式家具影响而产生的新家具,其中变化最大、在社会上影响最深远的是片床、挂衣柜、梳妆台、穿衣镜,反映了当时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改变。
民国家具作为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出现了许多家具式样的新品种。在民国中晚期,一些大的家具场坊引进了一些机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突破了古代传统家具制作的理念,为中国以后家具生产的飞跃发展做了铺垫。 (责任编辑 大弓)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严禁转摘,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