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里的中国第十集(家具里的中国第四集)
家具里的中国第四集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节目在戏剧呈现上横跨宋应星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以他和哥哥宋应升、友人涂绍煃的珍贵情谊贯穿始终,讲述宋应星如何在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靠着兄弟们的支持与鼓励,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最后写出《天工开物》。
家具里的中国第四集讲了什么
孔子篇题目叫《论语》!
节目中以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
本期节目的戏剧,从子贡慕名而来拜孔夫子为师讲起,再现了孔子带着一众弟子历经磨难的周游之路:孔子到卫国推行仁政德治,未能如愿;过匡地,随时可能被人当成恶人误杀;在宋国大树下习礼,司马桓魋派人砍树欲杀之;满怀希望去往楚国,等来的却是楚君薨的噩耗……孔子四处碰壁,受尽嘲笑,“累累若丧家之狗”。
道路坎坷,但众弟子誓与夫子共苦,一碗薄粥,众人分食,追寻大道,虽苦犹甜!正如舞台上撒贝宁所说:“追寻大道的苦、患难真情的甜,都在这一碗薄粥里了!”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
家具里的中国第四集中的木作是什么集
名医曹沧洲的故居
曹沧洲祠位于瓣莲巷4号,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现存两进,主要建筑有门厅、享堂及东厢楼,总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376平方米。曹沧洲(1849—1931)是晚清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善治温病著称并著有《曹沧洲医案》等书。
2002年,曹沧洲祠被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2020年,有关部门对曹沧洲祠主体建筑进行保护修缮,针对大梁损坏、白蚁侵蚀、木作腐朽等重点问题进行修缮解决,并根据曹沧洲祠的历史文化属性,初步计划依托曹沧洲中医文脉,在发挥“吴门医派”技艺优势基础上,贴近新时代“健康生活”的现实需求,以古建遗珍为载体,聚合药材、药理、制药、问诊等中医要素,将其打造成集医理展示、非遗体验、门诊坐堂为一体的中医主题文化馆。
家具里的中国第四集中提到的一本文献资料汇集,是什么?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案》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强调红军不但要打仗,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项任务。并且要在军内外建立正确天系,对敌军采取正确政策等。
家具里的中国第四集提到的文献是什么
1/4
在浏览器中输入:中国知网;
打开官方网站。
2/4
输入你要查找的文章或者要搜索的内容,例如我搜索的是:wifi技术,
找到我们需要的参考文献。
3/4
在选择框中选取相关文献。并点击 导出/参考文献
4/4
然后复制到剪切板,复制到你的文章中就可以啦!
家具里的中国第七集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9期
走进老子悟道传道一生
两千五百多年前,学成后的老子入守藏室为吏。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守藏室”就是国家图书馆,老子可以被称作是“图书管理员”。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函谷关,老子浓缩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力量。其中,“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为中华民族于千磨万击中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九期中,为大家识读了中国哲学开山之作《道德经》,它以老子在守藏之室期间的经历作为核心故事,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以此致敬伟大的哲学先贤,致敬伟大的东方智慧。
随老子观水悟道,开启智慧之门
《道德经》,它是被翻译语言最多、发行量最多的中国文化典籍。
纵观古今中外,从孔子、韩非、魏源,到叔本华、列夫·托尔斯泰、海德格尔……竭力推崇《道德经》者大有人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公元前八百至前两百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中国出现了老子和孔子。雅斯贝尔斯称《道德经》是一部不可替代的哲学著作,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就包罗了宇宙论、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内容。
对于今天的许多读者来说,《道德经》给人的第一感受大概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全文五千多字,言简而意味深长,质朴而充满哲理,玄妙而顺理成章。虽然“玄之又玄”,但《道德经》里的诸多思想,至今仍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智慧。
老子成功悟道,和“水”有着莫大的关系。《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影响极为深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利益万物却不争功劳——这也是本期《典籍里的中国》着力呈现和解读的主题。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9期
走进老子悟道传道一生
节目中,幼年老子说“海是最聪明的水,它知道守在最低处,所以长得最大”,正所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青年老子说“泽世人者,世人永奉”,世人应当学习水福泽万物、成就万物、生发万物的美德;老年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滴水可穿顽石,汇流可载巨舟……天地合,降甘露,幼、青、老三代老子观水悟道,找到了为世间遮风挡雨的智慧。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