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纹饰图片(清代家具纹饰)
清代家具纹饰
中国明清家具用材,主要分为硬木和白木两类,由此家具也可分为硬木家具和白木家具。硬木主要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酸枝木、柞榛木、乌木、花梨木、樟木等。白木包括榉木、榆木、楠木、核桃木、黄杨木等。
明清家具的用材大体相同,但明以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榉木为多;清以紫檀木为最上乘用料,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亦有,黄花梨相对要少,榉木、榆木、柞榛、核桃木民间使用最为广泛。
黄花梨 在明清家具中首选材料是黄花梨木, 这种材料颜色不静不喧, 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黄花梨古无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写作花榈。后来冠以黄字,主要藉以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其显着特点是花纹面上有鬼脸,即树结子为最佳,花粗色淡者为低。另一特点是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紫檀木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留存少。倘是大形家具,因材料难得,留存就更少,紫檀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份量最重,除多为紫黑色外,有的黑如漆,几乎看不见纹理。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疑的。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纹不明显。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
,我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
鸡翅木 鸡翅木有不同的写法,或作,鸡翅木,或作杞梓木。鸡翅木肌理细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尤其是纵切面织细浮动,具有禽鸟颈翅那种灿烊闪耀的光辉。清中期以后,家具用老鸡翅木的甚少,鸡翅木属红豆科,计约四十到六十种,在我国有二十六种,主要产于福建省,因其花纹秀美似鸡翅膀而改名。
铁力木 铁力木,或作铁梨木、铁栗木,在几种硬木树种中长得最高大。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家具用它做成,有时以之用在家具后背土, 作屉板及抽屉内部等。它有时有花纹,似木而较粗,铁力木是较大的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径达丈余。原产东印度,我国两广皆有分布。
红木 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 我国广东、 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红木木质坚硬耐用。红木是优质硬木,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几十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不紧密,有香味。
榉木 榉木属榆种,产于江、浙等地,木材坚致,色泽兼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木材带赤色故名血榉。又叫红榉。榉木有很美丽的大花纹,如山恋重叠,称之为宝塔纹,它比一般木材坚实,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家具中占重要位置。
榆木 榆木亦称白榆,广布性树种,产于我国的平原地区,纹理直,花纹较大,结构稍粗,棕眼显着,质地较软,归为柴木或叫软木类。易于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张家口一带和山东境内黄河两岸的为最佳。山西、山东、河北、京津等地民间家具以此木为主。
柏木 柏木属柏科,古有悦柏之称,有扁柏、侧柏、罗汉柏等多种。我国民间惯将柏树分为南柏和北柏两类,南柏质地优于北柏。其色橙黄,肌理细密匀称,质地细密,比较耐水,多疤节,有香味,也是一种药材。其性不挢不裂,耐腐朽,适用于作雕刻板材,是硬木之外较名贵的材种。
瘿木 瘿,树瘤也、树根。(《格古要论》)瘿木不是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这个部位的木材纹理特殊,效果奇异,历来很受人喜爱。瘿木,实际上指木质纹理的特征他们认为任何一种树都可能有瘿子,而生处的木材总是有旋转的细密花纹。
楠木 楠木属樟科,种类很多,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清代家具工艺特点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尊严"为本
一、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尊严的国家,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家具的设计上,通常以显示人的尊严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由明清时期的家具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清朝的宝座,椅面设计宽大,类似一张婴儿床,宝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别垂直于椅面,上面雕刻繁复精美,这和清朝追求奢华之风是分不开的,喜欢用一些镶嵌、彩绘、镂空等技法来显示皇室的帝王之气。
二、皇帝坐在上面威慑朝野,官员无不俯首朝拜,显示了皇帝一统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试想,皇帝坐在如此宽大的宝座上,相当于无所依靠,后面的靠背和两边的扶手形同虚设,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须正襟危坐在上面,实际上一点也不舒服。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种身份、尊严和权势的代表。
清代家具纹饰特点
1.特有的抛光光泽:
明代玉器多为和田玉的青玉和白玉,有少量碧玉及墨玉出现,明代晚期也出现了很多棕色和青灰色的杂料。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占大部分的和田青玉及白玉作品,这些作品中,特别是作工精良的优质作品的表面,都会呈现一层类似玻璃质感的透明膜的视觉效果。
这种效果,不同于汉代的“玻璃光”,感觉是薄薄一层的贴膜,也不同于玻璃的纯透亮质感,有着独有的柔和滋润感。这种视觉效果,就是明代特有的抛光技术所致。具体是何种抛光技术,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这种视觉效果却能成为我们鉴别明代玉器的重要因素。
到了清代,因为审美与抛光技术的改变,这种覆盖晶莹剔透薄膜的视觉感受也再也没有出现在清代玉器上。现代作伪也有通过反复打蜡和皮子抛光仿制的,但油蜡质感和高抛出来的“贼光”,与明代抛光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2.打磨工痕的处理方式
古代在浮雕和圆雕的加工过程中,琢磨阴线或打磨底子时会造成凸起部分边缘形成较为锋利的边棱。明代玉器往往通过水平打磨或局部凸起处打磨的方式,将这些加工遗留的边棱打磨的平顺光滑。这种打磨方式使明代玉器呈现出了独有的丰满厚重感。
磨平图案锋利棱角的打磨,在宋元时期也有出现,但不像明代玉器中如此普遍。
3.镂空玉器中,图案层次的表现方法
明代的多层镂空作品非常多,层数增多,图案复杂。这种多层镂空不再采用打孔后锼弓子拉出图案的加工方法,而是采用钻孔穿透的方法加工。特别要指出的是,明代多层镂空玉器中,头层抛光细腻,里层抛光明显较差,甚至不抛光,能明显的看出加工痕迹。
这种只是表层精抛的加工方式更体现出了多层镂空纹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加凸显了头层主图案。
4.管钻工痕的利用
明代玉器在处理花蕊、莲蓬、仿古谷纹以及动物眼睛牙齿时,一般都会采用管钻来表现,并且保留管钻圆形的工痕。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得圆形的颗粒更显饱满,动物眼睛周边深陷着眼窝,使得神态更加凶猛。
明代后不多见,仅知清代乾隆时期,在大型玉山之上,表现山间青苔时稍有反应。
5.回文和卐字文
明代玉器,常在器物的局部边缘处,用回文和卐字文作图案的辅助装饰,多采用变形连续性组合,极富于装饰效果。这两种纹饰的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特点却都是极短的横线和竖线组合。
在明玉中,这种横竖短线组合的纹饰,在
明代家具纹饰
明清时代是刺绣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刺绣工艺逐渐到达顶峰的阶段,大众化的情趣性审美性与传统观念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几千年帝制正统文化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与进步。
刺绣纹样在民间艺术领域中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所不有。
明代刺绣品题材广泛,所使用的多为植物色,色彩整体感觉鲜而不艳,浓郁而沉稳。这一时期的题材大多是线条粗、图案大,但多数绣品构图规苑,做工也不粗糙。明代的绣品主流还是社会上层,普通局姓使用刺绣品的人较少。
清代刺绣品题材多样,所使用的色彩:五彩绣、三蓝绣乖墨绣,色彩协调,追求丰富饱满,含蓄文雅。
绣龙纹
明代龙纹具体形状是鳄鱼的嘴和四肢,蛇的身体。明代晚期的龙纹面部冈猛,身体转流畅,须发顺脑后一直伸向头的上方,眉毛下宽上尖,伸向眼睛上方。到了雍正、乾隆时期,须发基本不卷向头顶上方,头顶上只有两根,而眉毛的齿尖向上改为向下,而且肯尖明显缩短,龙的眼睛明显外鼓,眼珠很小。
云纹
明代时期的云纹和龙纹开始大量的使用在织绣品上,云朵大小差距较大,图案和排列不规苑,云纹的比例相对较少。清代时期的云纹和龙放的发展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同样是由早期的不成熟到成熟阶段,云纹也由不规则的块状,到灵活的多尾、单尾逐渐发展到程武仇,密集排列的过程。
明清刺绣纹样代表了我国古代刺绣工艺的最高水准,这时代的民间美术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寓意吉祥的纹样大量地涌现,题材之广、涉猎之宽都是前所未有。
明清家具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建意识的工具。
在明、清官窑瓷器纹样中,龙纹、花卉纹是其大宗,婴戏纹 、狮子纹常用
明清家具花纹
明代旋子彩画受宋代影响较为直接,构图和旋花纹样来源于宋代角叶如意头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 自由,变化丰富。
明代旋子彩画用金量小,贴金只限于花心(旋眼),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 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盒子内花纹丰富。
清代旋子花纹和色彩的使用逐渐趋于统一,图案更为抽象化、 规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组成的有规律的几何图形。
枋心通常占整个构件长度的三分之一,枋心头改作圆弧状,枋心多绘有各种图案:绘龙锦的称龙锦枋 心;绘锦纹花卉的称花锦枋心;青绿底色上仅绘一道墨线的称一字枋心;只刷青绿底色的称空枋心。藻头中心绘出花心(旋眼),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 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
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视梁枋构件的长短宽窄组合,又有勾丝咬、一整二破加 一路、加两路、加勾丝咬、加喜相逢等多种形式。岔口线和皮条线由明代的连贯曲线改为斜直线条。
明代家具花纹
明清家具——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期
1、椅凳类
2、几案类
3、橱柜类
4、床榻类
5、台架类
6、屏座类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简,厚,精,雅。 明式家具的造型设计,给人最深刻的感受是简炼和空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主的风格特征。 家具造型的线条表现,是依附于形体的,因而被称之为线形。在明式扶手椅、圈椅、桌、案、几的造型中,不论是搭脑、扶手、柱腿、枨子、牙子等构件的线形,都非常简炼、流畅、挺劲、优美而富有弹性和韵味。而线形与线形之间,产生很大的虚空间,与椅座面、桌面、案面、几面,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使家具造型透出空灵和轻巧。至于明式家具中部件截断面边缘线的线脚处理,也通过各种直线、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光影效果,增加了家具形体空间的层次感,使家具造型显得既简炼空灵,又不失充实丰满 明代陶瓷工艺: 景德镇窑 永乐时期——永乐瓷器,压手杯是著名品种。“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殷红灼烁,宝光耀目” 宣德时期——以青花最有名 成化时期——“斗彩”和“填彩”两种。“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景泰蓝 制作流程:制胎/ 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工艺特点:形/纹/色/光 明代漆工艺重要事件: 《髹饰录》,明代隆庆年间,作者黄大成。后经嘉兴名匠杨明加注解析,成为一本上溯唐宋,下及明代的重要技法史料,成为继南唐时期《漆经》失传以来中国漆工艺史上的第一部存世漆艺专著。
清代家具纹饰特征
“西番莲纹”由明代传入至清代盛行,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集合了中式的缠枝纹和西方莨苕叶雕刻各自的特点,形成了极富张力的花卉纹饰,常被用在建筑雕刻、家具雕刻等地方。西番莲纹的寓意,表示连绵不绝,也有对官员清正廉洁、妇女洁身自好的赞誉之意。